OP Stack 的魔力:人人都可以发一条 L2

导读:独立加密分析师 NingNing 按照官网文档亲测部署 L2 后撰文总结对 OP Stack 的看法,认为 OP Stack 开启了 L2 War 的下半场,并将为区块链大规模采用奠定基础。

NingNing: OP Stack 将开发 OP-Rollup L2 的技术门槛降低到跟部署 Aptos 测试网节点同样的难度,让非专业 IT 人员也可以在云服务器上轻松部署 L2。同时允许开发者灵活配置 L2 参数,且通过 OP Stack Hack 支持更深程度的定制开发。所有基于 OP Stack 开发的 L2 都将与 OP 主网共享桥、安全性、通信层、治理层和升级迭代,与主网共同构成一个多链互操作系统,即超级链,为 Web3 App 开发者将链抽象为一个可自由配置的单元,为 Web3 应用的大规模采用构建基础设施。

OP Stack 开启了 L2 War 的下半场:人人都可以发一条 L2,将使 L2 War 从以技术为导向逐渐转向以市场和生态为导向。L2 War 上半场,OP Rollup 的代表 Arbitrum 和 Optimism,已经在 TVL、UAW、生态完整度和繁荣度方面相比 ZkRollup L2 取得了压倒性优势。OP Stack 之后,随着加密世界的资金 / 用户流量的中心节点,各大 CEX、应用、工具为了留存用户和抢占 L2 市场,纷纷推出基于 OP Stack 的亲生 L2,ZkRollup

阅读全文

坎昆升级如何影响 L2 War:浅谈 L2 未来发展趋势

导读:加密研究员 0xTodd 从 L2 利润角度分析了坎昆升级对 L2 的影响,并总结了 L2 可能的 4 个发展趋势。

0xTodd: 为什么以太坊的坎昆升级对 L2 这么重要?坎昆升级最重要的 EIP-4844 升级,可以让 L2 不把数据传给以太坊,而是传到以太坊的 Blob 区(用个比喻,就好比土地规划中的开发新区),L2 的支出大大降低。如果坎昆升级完了,假设 L2 不降费,理论上毛利轻松翻一倍。当然,L2 理论上也会降费。现在 L2 是完完全全的同质化竞争,比如 OP 推出 Stack,Arb 和 ZK 都急匆匆的跟进,毕竟友商做了,你没有,那在竞争中很不利。

L2 本质上是手续费雁过拔毛的生意。 Arb、OP 每月靠这个抽走 100 万美金左右;而风头更盛的 Base 和 ZK 则能每月抽走 200-300 万美金规模。牛市 L2 每月抽成 1000 万美金,我是完全相信的。这也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 L2 不用自己的代币做 GAS 费?首先 ETH 更受用户欢迎,用了 ETH 作 GAS 也更加正统。其次就是实打实的可以赚以太,项目方最不缺的就是自己的代币。

所以后面 L2 的趋势也就明了了:1. 增加收入(活跃度)。例如一直用空投钓着你,或暗搓搓鼓励土狗、free mint NFT 等等;2. 增加收入(客单价)。在 MEV 方面动脑筋。3. 降低支出(自己)。拥抱坎昆升级;用更便宜的 DA 层;4. 降低支出(合作)。和其他 L2 「拼车」,共享

阅读全文

解析 Arbitrum 设计的重大更新:使用 BOLD 进行无许可验证

导读:Offchian Labs 发布 Arbitrum 第三代争议协议 BOLD,实现无许可验证。加密 KOL 对 BOLD 进行机制、原理、影响分析,认为 BOLD 实现了确认结果的最佳延迟限制。

francesco: BOLD 代表有限流动性延迟,它是一种「争议协议」(dispute protocol),可实现 Arbitrum 的无许可验证。为什么需要 BOLD?所有 Ooptimistic rollup 都在以太坊上结算状态,通过所谓的欺诈证明系统确保交易有效,通过欺诈证明进行验证的过程正是 Arbitrum 和以太坊之间原生桥接需要 7 天延迟的原因。争议协议涉及各方向以太坊提交欺诈证明,以确定 L2 交易的有效结果。

目前,通过欺诈证明进行验证在 Arbitrum One 和 Nova 上都是允许的。这样做的原因是保护争议协议免受拒绝服务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恶意验证者可以反复花费资金来阻止 claim 得到确认,从而拖延从 L2 到以太坊的提款 – 只要他们还有钱。这被称为延迟攻击,它试图通过「阻止或延迟任何结果的确认」来阻止 rollup 协议取得进展。要实现无权限验证,实际上需要一个能抵御延迟攻击的协议,比如 BOLD。

BOLD 是一种以无需许可的方式进行 L2 验证的新方法。它允许 Arbitrum :1)保证其链的安全性和活力;2)最小化减少状态确认的延迟;3)防止不诚实方提高诚实方的成本。事实上,BOLD 能够提供「固定的,上限 7 天的额外延迟确认」,并且不会遭受延迟攻击 – 有助于 Arbitrum 的去中心化。它通过支持有效的「全对全争议」来做到这一点,即使是一个诚实的验证者,也能在与任何数量的恶意 claim 的争议中获胜。因此,BOLD 可以在一个程序中有效地解决多方之间的争议,而不是依赖以前的一对一挑战。

BOLD 要求支持特定 claim 的所有各方「作为一个团队战斗」。因此,BOLD 中的任何争议都与 L2 状态的「确定性」执行有关,而与特定的质押者或实体无关。这意味着任何同意一个状态的人都可以为其辩护,直到发现一个分歧点。

阅读全文

关于 DeFi 迁移至 L2 的一些想法:为何低延迟执行更利于 DeFi 发展?

导读:Vitalik 在近期发布的一篇文章中设想以太坊的未来大部分用户活动将会迁移至 L2。以太坊研究员 davidecrapis.eth 撰文对 DeFi 应用的迁移路径及其优势进行了概述,并针对成熟的 L2 生态系统如何帮助克服 L1 协议带来的限制进行了探讨。

davidecrapis.eth: 以太坊 L1 上的 DeFi 应用程序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相对较高的延迟。以 Uniswap 等 DEX 为例。12 秒的延迟(目前 L1 的插槽时间)带来了市场效率低及操纵市场可能性大的问题。以太坊 L1 提供的最基本资源是其可信度让任何潜在用户相信所执行协议的完整性的能力。这就带来了一个重要属性,协议社会可扩展性,但这是以性能为代价的。目前 12 秒的区块时间需要大量计算资源来运行协议,这已经是对其社会可扩展性的一种妥协,因此很难再次为了提高 DeFi 应用效率而降低延迟。【原文为英文】

幸运的是,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权衡利弊,以太坊正在追求的方向是采用模块化设计,其中基础层保持较高的社会可扩展性,并通过 L2 实现更高的性能。低几个数量级的交易成本和亚秒级的延迟将大大提高 DeFi 的效率。此外,专门的 L2 链还可以针对 DeFi 协议的要求做出进一步优化的设计选择,从而提高效率和对操作的稳健性。例如实施先到先得的事务排序策略或尝试混合解决方案等。如果高频交易和相关应用大多发生在 L2,那么 L1 需要处理的 MEV 流量的种类和规模就会减少。这样,大多数 MEV 流量就能通过特定的应用设计和排序机制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原文为英文】

很多 DeFi 应用程序已经部署在 L2 上,迁移工作已经开始。然而,要使大部分活动迁移到 L2,而 L1 主要成为结算 / 数据可用性层,有三个主要要求:降低成本、更高的安全性及更好的用户体验。通过 L2 的改进 / 优化和

阅读全文

L2 跨链桥战争:Orbiter VS Layerswap

导读:Biteye 核心贡献者 Crush 对 Orbiter 和 Layerswap 两个跨链桥的原理、操作以及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当前 L2 跨链桥的现状,从而方便在日常跨链时做出最优选择。

Crush: Orbiter 跨链时存在 Sender(发送者)和 Maker(做市商)两个角色。做市商在为跨链发起者提供服务之前,需要先在 Orbiter 的做市商保证金合约中存入超额保证金,并在 Maker address 里存入 Liquidity 资金,以保证 Sender 的资金可以正常跨链。跨链时,Identification Code(识别码)会被添加在转账金额的后四位,通过检查该识别码,Maker 可以确认目标链。

Layerswap 诞生初期,二层网络尚未成熟,很多用户想体验 Arbitrum、Optimism 等二层,只能先从交易所提现资金到 ETH 主网,再使用官方跨链桥跨链到二层。Layerswap 当时推出了 Bransfer,并在各大交易所注册账号。用户只需将资金转移给 Layerswap 的交易所账号,他们会在二层网络发送一笔资金给到目标地址。由于交易所内部转账免手续费,只需支付二层转账费用和 Layerswap 收取的费用,非常便宜。

日常跨链策略:1)跨链资金不大时,优先使用 Layerswap,它手续费较低但速度稍慢;2)跨链资金较大时,优先使用 Orbiter。Orbiter 流动性更充足,可以满足更大资金的跨链需求,而 Layerswap 有 1ETH 的限制;3)需要从 L2 跨链到主网时,优先使用 Layerswap,费用最便宜;4)资金在交易所,想直接跨链到目标链时,优先选择 Layerswap,只有它支持交易所;5)对时间和安全比较在意,但不在乎手续费的用户,可以优先选择 Orbiter。( 来源 )

Delphi Digital:TVL 前三的 L2 哪个最赚钱?Arbitrum 的利润最高

导读:Delphi Digital 通过计算产生的费用收入与 L1 调用数据安全成本(加上 zkrollup 的验证成本)之间的差价,寻找最赚钱的 L2,就目前而言,由于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便宜的安全成本,与 Optimism 和 zkSync 相比,Arbitrum 的利润要高得多。

Delphi Digital: 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Arbitrum 的净利润约为 5200 ETH,比 Optimism 高出 80%。考虑到 zkSync Era 刚刚推出,将它包含在这个比较中没有意义,但作为参考,zkSync 自推出以来已经产生了约 50 ETH 的利润。因此,从原始利润的角度来看,Arbitrum 大大优于 Optimism。但这仅仅是交易量增大的结果吗?是也不是。【原文为英文】

尽管与 Optimism 相比,Arbitrum 的利润高出 80%,但交易量仅高出 54%,收入高出 28%。因此,简而言之,Arbitrum 的交易成本更低,这导致每笔交易的收入减少。答案真的在于 L1 安全成本,相比之下,Arbitrum 的安全成本仅高出 20%。在每笔交易的基础上,Optimism 为 L1 调用数据支付的费用几乎是 Arbitrum 的两倍。【原文为英文】

对 rollup 的需求是明确的。随着 L2 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盈利能力指标也会不断发展。就目前而言,由于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便宜的安全成本,与 Optimism 和 zkSync 相比,Arbitrum 的利润要高得多。【原文为英文】( 来源 )

坎昆升级将降低 L2 成本,盘点「可能」受益的 L2 项目及代币

导读即将到来的坎昆升级将使 L2 速度提高 10-100 倍且成本更低,加密 KOL 撰推分析坎昆升级将如何实现 L2 的成本降低,并认为会大大利于 L2,盘点「可能」受益的 L2 项目及代币。注意:不作为投资建议。

在坎昆升级前,L2 交易存储在 L1 交易 calldata 中。但是这种方法成本高,且 calldata 空间有限。坎昆升级之后,L1 将存储在一个名为「blob」的新位置,blob 存储成本更便宜并且空间更大。在坎昆升级之前:对于每笔 L2 交易,将花费 10/1000= 0.01 ETH,在坎昆升级之后:对于每笔 L2 交易,将花费 0.1/1000= 0.0001 ETH,便宜 100 倍。【原文为英文】( 来源 )

L2 项目和代币清单:1)$ARB 和 $OP,L2 龙头。Arbitrum 和 Optimism 拥有最高的 TVL 和最多的用户,并且已经运行了多年,拥有成熟的生态系统,低风险中等回报。2)$Boba 和 $Metis ,早期 Optimism fork,其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年,所以现在有一个相对不错的入口,中等风险但高回报。3) $LRC / $IMX / $DYDX,Loopring、Immutable、dYdX 是早期的特定于应用的 zkRollup 项目,当通用 zkRollup 没有代币时,它们将成为 zk Layer2 的一个很好的目标。【原文为英文】( 来源 )

4)$MATIC,Polygon 不是 L2,但是他们有几个 ZK Layer2 解决方案,包括 Polygon ZKEVM,已经启动了主网。

阅读全文

盘点5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早期项目:Linea、Native、Conduit、Econia、Yama Finance

导读:大多数早期项目都是在黑暗中建造的,但这些项目可以产生最好的 alpha 和增长潜力。加密 KOL Surf 撰推分享了其偶然发现的 5 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早期项目,涵盖项目原理机制、增长潜力及开发进展。

Surf: 1)Linea,ConsenSys 开发的 L2 解决方案,旨在增强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和效率。并利用具有 EVM 等效性的零知识证明,使开发人员能够构建可扩展的 dapps 或轻松迁移现有的 dapps。该测试网现已对开发人员、用户和协议开放。

2)Native,允许任何项目轻松将 DEX 集成到他们的界面中的工具包,其目标是简化用户体验,使用户直接在项目界面上进行交易,而不是定向到第三方。【原文为英文】( 来源 )

3)Conduit ,rollup-as-a-servese 项目,通过提供基于 OP 构建的生产级 rollup ,使团队可以快速扩展其 dApp,旨在为寻求自己的以太坊专用 rollup 的项目提供更易于访问且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除了 Paradigm 的 7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外,Conduit 最近还宣布与 OP 基金会合作。

4)Econia基于 Aptos 的创新链上订单簿平台,旨在成为 DeFi 的强大经济引擎,使通过解决 DEX 所面临的性能瓶颈来扩大链上交易。关键技术之一是其超并行的链上 OB。近期完成了 Dragonfly 领投的 650 万美元融资。【原文为英文】( 来源 )

5)Yama Finance,全链稳定币项目,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 CDP 的效率和能力。主要产品是 PSM(挂钩稳定模块),为稳定币引入了几个独特的功能。PSM 智能合约让任何人都可以将 Yama 兑换成 USDT 1:1,无滑点或手续费。目前 TVL 已超

阅读全文

比特币 L2 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潜在的 Alpha?

伴随着 Arbitrum 的空投,zkSync 等 zk 系 Rollup 链一时间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它们作为以太坊的 L2 大家并不陌生,而比特币 L2 这个远古级赛道,市场却鲜有议论的声音。加密货币研究员 yyy 从背景、安全性、生态等方面讨论了比特币 L2。

yyy: 对于希望获取 BTC Defi 收益的用户而言,出现了 2 种代币增值路径:1) 通过中心化机构在其它网络 (如以太坊) 发行的锚定 BTC, 如 WBTC;2) 通过比特币侧链 / L2 (如 Stacks 等)发行去中心化程度更高的锚定 BTC, 如 sBTC。本质上都是通过将 BTC 「桥接」到支持智能合约应用场景的网络,获取 Defi 收益。( 来源 )

yyy: BTC defi 向左如通过 WBTC 在以太坊 defi, 向右如通过 RBTC/sBTC 在比特币侧链 / L2 defi。在仅考虑安全性的情况下,这里会出现 2 点权衡:1) 跨链 BTC 资产本身的安全性,虽然 BTC 的跨链目前无法实现原生验证,但不同跨链方案的锚定机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 跨链 BTC 所基于的链的安全性。Stacks L2 链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因其结算层在比特币,安全性由 100% 的比特币算力保证。( 来源 )

Dragonfly 投资版图大盘点:150 多个项目,遍布 DeFi、基础设施与 NFT

Dragonfly 是一家全球顶级投资机构,成立于 2018 年。作为头部机构,Dragonfly 的投资组合已经成为加密市场的一个风向标。截至目前,Dragonfly 已投资超过 150 个项目。ForesightNews 整理了其目前为止投资的所有项目。

Foresight News: Dragonfly 投资组合超过 150 个,覆盖 DeFi、CeFi、L1 & L2、NFT & 元宇宙 & 游戏、基础设施、加密基金等多个赛道,遍及以太坊、Avalanche、Polygon、Aptos、Solana、Cosmos、NEAR 等公链生态,在 1inch、dYdX、Compound、Lido、MakerDAO、ConsenSys、Flashbots、RSS3、Animoca Brands、Dune Analytics、Galxe、OneKey、StarkWare、Matter Labs 等明星头部项目的融资中均能看到 Dragonfly 身影。( 来源 )

Foresight News: 2021 年下半年至 2022 年,随着 Web3 概念的全面扩展,Dragonfly 的投资节奏明显加快。据区块链日报数据显示,Dragonfly 在 2019 至 2021 年间总共投资近 80 个项目,并于 2021 年初步投资元宇宙、Web3 创作者经济、NFT、DAO 等领域。2022 年 Dragonfly 全年至少投资 53 个项目,除基础设施外,略有涉及 NEAR、Solana 生态,重点关注 NFT、元宇宙、链游、Web3 社交、创作者经济、DAO 等项目。2023 年至今 3 个多月,Dragonfly 已投资 10 个项目,聚焦于 DeFi、Web3 创作者经济、新公链、新型交易所、AI 等

阅读全文

我眼中区块链各个赛道正在演进的技术趋势

我眼中区块链各个赛道正在演进的技术趋势

作者:Lao bai

说下近期各个板块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以及未来6-12个月可能出现的趋势

整体会分为公链,Defi(Dex,借贷,稳定币,合成资产等) , NFT , Gamfi, 存储几个板块

一. 先说公链

公链的新趋势主要在ETH+L2,Move+Diem匪帮,模块化三个类别上

1. ETH+L2

ETH,未来几个月到几年的顺序是这样的

  • Merge (预计9-12月)
  • EIP4488 (预计年底或明年初)- 降低CallData的费用,把L2的Cost降个几倍
  • EIP4844 – Proto-Danksharding (明后年) – 引入新的交易类型Blob,替换CallData,进一步降低Rollup的费用
  • Danksharding – (2-4年后)- 相当于Proto-Danksharding+分片

ETH啥都好,就是啥都慢。。

2. L2

OP系

Arb – 深知目前L2的痛点,即 – 还是不够便宜,不够快(相对于Solana这种Alt L1或是Polygon这种侧链来说),所以一边筹备着Nitro的主网(用WASM架构大幅提升性能降低费用),一边上了Nova(基于AnyTrust的侧链,但是有Rollup做Backup,所以比一般侧链安全很多)

Op – 发币是最大的亮点, 再就是最近发布的BedRock架构,让未来的多客户端成为可能 – 不仅仅是支持OP的客户端,还可以支持ZK哟

Fuel – 用了一个Sway的新语言弄了个Swayswap,测试网演示中,速度快到发指,不知道主网上线之后还能不能保持这个速度。Fuel值得一说的是他用的是UTXO模型,众所周知UTXO相对Account模型有着并发处理的性能优势,但是因为没有共享状态,所以不适合复杂的合约设计,Fuel用了UTXO ID + 严格状态访问列表(Strict Access List)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ZK系

ZK-Sync – 宣布了100天内上主网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Zk-Sync上面很多DAPP是原生的,不是现在的一些Dapp移植过去

Polygon – 公布了ZK-EVM

Starkware – 也是公布了发币的预期,Starkware最让人期待的就是递归Rollup,可以分型下去做L3甚至L4,做到更高的TPS和更低的费用。

Scroll – 刚刚公布了Pre-Alpha,号称最EVM兼容的ZK-Rollup

Aztec – 弄了一个Aztec Connect(隐私即服务),终于有了我想要看到的隐私的样子,即现有的ETH L1 Dapp可以通过桥接合约与SDK去接入Aztec,从而得到隐私保护。没有流动性分散,也不需要重新部署。

虽然现在的实现很简陋,不是所有类型Dapp都可以接入,也很取决于团队的公关合作能力,但这至少是我心目中隐私该有的样子。我从来不觉得我们需要什么隐私币,也不需要一条单独的隐私公链,我们需要的是隐私插件!

最后说两点关于ZK和并发处理的

刚看到民道老师发的Twi,未来几个月ZK系大量上线,然后呢?肯定又是defi三板斧,dex, 借贷,稳定币……公链本币+各个DEX和借贷项目估计又是大几十个的新代币让大家接盘,更要命的是流动性的进一步的割裂,这种割裂目前还无解

LRC于Starkware合作的DAMM可能是一个Solution,但第一这玩意只能整合ZK系Rollup与ETH L1的流动性; … 阅读全文

DeFi 质押和流动性策略平台 xToken 计划在 Arbitrum 上推出借贷平台

区块链指南消息,DeFi 质押和流动性策略平台 xToken 团队成员在治理社区提出在 Arbitrum 上推出借贷平台的计划,未来将扩展至其他 L2 以及 L1 协议。xToken 团队成员表示,目前借贷平台的 UI 已经完成,正在推进跨链方面的工作,目标是在感恩节前后在 Arbitrum 上推出完整的借贷协议。xToken 团队成员还表示,该借贷平台初期将仅支持以太坊、WBTC、LINK 等资产,未来将陆续推出 xToken 的流动性策略以及 L2 和 L1 上的质押策略。

来源链接

区块链基金Delta Blockchain Fund目前已筹集超 3000 万美元

区块链指南消息,据 CoinDesk 报道,前 ConsenSys Ventures 负责人 Kavita Gupta 推出区块链基金 Delta Blockchain Fund,目标筹集 5000 万至 1 亿美元,目前已在之前结束的第一轮认购中筹集了超 3000 万美元,投资人包括 Quantstamp 与 Polygon 的创始人、Viraj Mehta (Rosy Blue,全球最大钻石首饰制造商之一)、Klaus Hommels (Lakestar)等。Kavita Gupta 表示,该基金将投资于 NFT、DeFi、专注于去中心化身份的可扩展性和多链互操作性以及存储与计算的软硬件。目前该基金投资的项目包括:以太坊 L2 扩容方案 Nahmii、NFT 交易协议 Swap Kiwi、开放元宇宙协议 Metaverse AI 等。

来源链接

跨 Rollup 转账应用 Hop Protocol 已支持 L2 扩容方案 Arbitrum

区块链指南消息,跨 Rollup 转账应用 Hop Protocol 已支持 L2 扩容方案 Arbitrum,目前仅支持 USDT 与 USDC 转账,将在下周开放对 ETH 的支持。用户可向 hUSDC/USDC 和 hUSDT/USDT 流动性池添加流动性,并通过 Hop Protocol 的桥接合约在 L1 上锁定 USDC 或 USDT,在 Arbitrum 上铸造 hUSD 或 hUSDT。目前 Hop Protocol 支持的网络包括以太坊主网、Polygon、xDai、Optimism 以及 Arbitrum,用户已经可以通过 Hop 进行 USDC、USDT 在 Arbitrum 与其他支持的扩容网络之间的转账。

来源链接

Polygon 以太坊 数据对比 Aave 区块链分析

Polygon 以太坊 数据对比

在 ERC20 代币智能合约的建立、DeFi 协议使用和稳定币大宗交易上,Polygon 似乎正在「反客为主」。

撰文:Ling Young Loon,Nansen 分析师
翻译:Perry Wang

关于以太坊、Layer 1 和 Layer 2 孰优孰劣、以及管理可扩容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位一体的最佳面貌,一直存在很多争论。围绕非以太坊链和各种 L2 解决方案,正在形成全新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生态系统,让用户能够以更低的 gas 费用享受相同的 DeFi 体验。

币安智能链(BSC)和 Polygon 就是这样的例子。

Polygon 的 Gas 费用肯定更低。Polygon 上的每日活跃交易数量远远超过以太坊,但每天支付的 Gas 费用总额从未超过 1 万美元。相比之下,以太坊用户每天花费高达 700 万美元的 Gas 费用进行交易。

但除此之外,Polygon 和以太坊上链上活动之间的奇怪差异也值得进一步调查。在本文中,我们对 Polygon 中链上数据进行了简短的探索性分析,并与以太坊上的活动进行了比较。

合约部署活动

合约部署活动可能是显示区块链项目开发状况的一个很好的晴雨表。 当比较以太坊和 Polygon 之间的数据时,某些异常会非常明显。

我注意到,一方面,ERC20 代币合约部署在 Polygon 上的合约总数占比要高得多。 自 4 月以来,每部署 220 个其它合约,Polygon 上就会部署 1 个 ERC20 代币合约。 而在以太坊上,每 1430 个其它合约中会部署 1 个 ERC20 代币合约!

事实上,Polygon 上经常出现名称重复的代币。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有人部署虚假代币以诱使人们买入;以及部分开发人员在进行生产测试。这就是廉价 Gas 费用带来的「奇迹」。

Polygon 以太坊 数据对比 Aave 区块链分析

同名代币数量

如果您在 Nansen 上的以太坊跟踪器仪表板上停留了足够长的时间,您就会知道每月部署的以太坊合约中有多达 60% 是 ChiToken … 阅读全文